眼下,之江大地稻浪翻滾。10月15日至16日,全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場觀摩培訓會在樂清舉行。一場圍繞“糧油單產提升”的實踐探索在田野間展開。
清晨,陽光灑在稻田上,給飽滿的稻穗鍍上一層金色光澤。參會人員先后來到樂清市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點和冬種機播演示現場,近距離感受科技賦能糧油生產的魅力。在蒲岐鎮婁岙村省級連作晚稻新品種展示示范點,17個水稻品種在田間整齊排布,“甬優1540”“樂優966”等品種長勢喜人,稻穗飽滿。一旁的晚稻田里,一臺銀灰色的油菜精量播種機正沿著田壟勻速前進,種子精準入土。“這臺機器能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開溝、播種、鎮壓、噴藥等工序,1天能播種60—70畝,正常情況下出苗率可達95%以上,還能精準控制播種量,比人工省工又省種。”南通山田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建勇介紹。
隨后,參會人員來到淡溪鎮東高橋村“大麥-稻-稻”噸半糧百畝攻關方,這里滿目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為保障三熟制高產,我們在茬口安排、整地施肥上下了功夫。今年連作晚稻預計11月上旬收割,隨后播種大麥。”樂清市宏財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百賢介紹,“推行三熟機械化高產高效模式后,畝均年增產糧食300公斤,今年連作晚稻預估畝產750公斤左右,一年畝產值近4000元...[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