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的早稻畝產達到了將近1300斤,那幾天每個農民臉上都是掛著笑的!能取得這樣的高產成績,關鍵在于品種和管理。”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種糧大戶凌繼河今年種植了8萬多畝水稻,他告訴記者,“這8萬畝地采用統一的管理模式,每5000畝都會分配一個農業專家,從肥、水、草、蟲、病等方面,指導農戶科學種田。”
江西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安義縣地處鄱陽湖平原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壤以水稻土為主,肥力較高。在凌繼河的農田里,有600畝專門用于水稻品種示范,“每年能種200個品種,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合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凌繼河告訴記者,“不同的品種,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根據品種特性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例如,有些品種耐肥力強,就需要適當增加施肥量;有些品種抗病性較弱,則要加強病害防治。”
這些示范田不僅是新品種的試驗場,也是新技術推廣的重要基地。示范田中引入了智能化設備,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效率。通過科學對比和數據分析,不僅能夠選出***佳品種,還能優化種植流程,為農戶提供可復制的高產模式。這種“良種+良法”的精細化管理方式,讓每一塊田都發揮出***大的生產潛力...[查看原文]